《益生菌》用以保養或可行不能代替正規療法
更新日期:2010/01/16 00:07
◎記者蘇湘雲/專題報導
「每個人的腸道PH值可能不同,所以對益生菌的反應不一定都一樣,可以試試看使用益生菌保養身體,但益生菌等並不能取代藥物。」台安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張雅婷一再強調,不用迷信哪種菌種最好,每個人的體質不一,最好選一種益生菌,然後試十二周左右,觀察身體反應,如果身體產生不適或沒有什麼幫助,當然就要停用。
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姚宗杰也提醒,益生菌菌種之間也會互相競爭,彼此對抗,因此若使用益生菌產品,最好選擇單一菌種,以免細菌間互相打仗,反而抵銷作用。
張雅婷醫師表示,如果想保健身體,必須要攝取十億以上的益生菌才有幫助,以優酪乳為例,大約是每天一瓶的份量,約200cc到250cc。若攝取到十億的一千倍,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,不過很少人能攝取如此龐大的份量。另外,有少數體質特殊的人食用益生菌後發生腹瀉反應。
事實上,影響益生菌效果的原因非常多,包括益生菌的菌種、菌數、益生菌的活性、服用時間長短、服用方法,或者像寶寶的體質等,另外,寶寶出生後的腸道環境也受很多因素左右,如媽媽體內菌種、生產方式、使用母奶或配方奶、副食品添加方式或是否適用抗生素等,寶寶腸道環境出現變化,益生菌效果也會有所變動。
jch1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《益生菌》溫度太高、保存過久 會致活菌死亡
更新日期:2010/01/16 00:07
◎記者蘇湘雲/專題報導
購買益生菌、乳酸菌最好不要一次買太多。台灣乳酸菌協會理事、國立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蔡英傑教授提醒,益生菌、乳酸菌都是活的生物,溫度太高、保存時間過長等都會導致細菌死亡,因此若家中成員較少或一個人單獨居住,盡量少買大包裝產品,或長時間置於高溫環境,要趁新鮮趕緊攝取,活菌才能徹底發揮效用。
台灣乳酸菌協會理事長、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廖啟成也提醒,益生菌膠囊等產品也最好放冰箱保存,讓益生菌保持活性。
攝取益生菌、乳酸菌的時候,有哪些該注意之處?蔡英傑教授指出,補充益生菌、乳酸菌時,要避免同時吃下葡萄汁、檸檬汁、酒類等食物,以免干擾菌種作用,若是正在服用抗生素藥物,也最好等服藥一、二小時後再補充益生菌、乳酸菌,以免抗生素把這些益菌全部消滅殆盡。
一般人是否喝得出來發酵乳、稀釋發酵乳中的益生菌、乳酸菌含菌數?蔡英傑教授表示,無論菌數多寡,都無法從味道判斷,所以之前會有乳酸飲品中乳酸菌含量零的新聞事件。
jch1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《益生菌》飲用市售產品精算糖分、熱量
更新日期:2010/01/16 00:07
◎記者蘇湘雲/專題報導
食用優酪乳、優格等益生菌食品時,也要小心計算熱量。雙和醫院營養師林雅玲表示,根據董氏基金會所做的調查顯示,250cc的優酪乳當中可能含有八到十塊方糖,所以選購時要看一下熱量,以免體重增加。由於有些產品的含糖量稍多,糖尿病患者在飲用時也要有所節制,最好納入飲食規劃。
林雅玲營養師提醒,優酪乳的普林含量稍高,所以若是痛風患者正在急性發作期要盡量喝優酪乳。由於優酪乳、優格等多是乳製品,所以蛋白質含量也偏多,腎臟病患者不適合攝取過多蛋白質,因此喝優酪乳、吃優格也最好不要食用過量,以免增加腎臟負擔。
財團法人天主教聖功醫院營養師黃舒儀在該院網站「談高人氣明星食品-優酪乳」一文中建議,要讓體內有益菌長得更好、更旺盛,就要多食用含有纖維的食物,腸道中的益菌會好好運用這些膳食纖維,進而產生有機酸刺激腸道蠕動,使之更健康,因此每日五蔬果再加些優酪乳,就能讓體內益生菌發揮更大保健效用。
林雅玲營養師提醒,購買這類產品時,一定要注意保存日期。黃舒儀營養師建議,保存優酪乳等產品時,最好保存在攝氏4-8℃最理想,如果放在室溫下,只要放大約半小時,活菌量就會逐漸遞減,減少許多,另外,最好選擇離出廠時間較近的產品,「因為菌數會隨時間減量」,效果就會跟著大打折扣。
jch1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冬季乾冷食療保濕由內而外是上策
更新日期:2010/01/15 00:07
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
冬季又冷又乾,身體該怎麼保濕比較好?台北縣自然養生休閒協會常務理事兼講師謝東明表示,許多民眾往往注意全身皮膚的保濕,卻忽略了身體裡面也需要保濕,因為人的皮膚、毛髮都是由內而外長成,唯有懂得固本才是上上策,建議可用自然的體內、體外保濕方式較健康。
他指出,大部份的人只會想到臉部的保濕或是全身皮膚的保濕,卻不曉得體內的保濕才是最重要,因人體經過炎炎夏天的火氣煎熬,體內元氣難免會出現虧損,到了冬天又面臨乾燥空氣的侵襲,人的皮膚、毛髮會產生乾燥現象也是必然的,甚至連嘴巴、鼻子、喉嚨及氣管等部位更是如此,嚴重者還可能不斷的乾咳,這就不是拼命喝水就能解決。
但冬天保濕該怎麼做比較好?謝東明進一步指出,平時洗澡的水溫不要太熱,同時少用含皂過量的清潔產品,最好用弱酸性清潔用品比較好,如此可減少皮膚分泌在表層的油脂喪失。其次,做好皮膚的保濕也是必要的,一般民眾會用保濕乳液來塗抹皮膚,但這麼一來卻可能使皮膚變得更不健康,最主要是因為有些保濕乳液含人工合成的油脂,用多了反而會堵塞毛細孔,影響皮膚正常的呼吸與代謝功能。
保濕之道,建議使用天然中草藥萃取品來保養皮膚或天然的保濕乳液,有助於使皮膚直接吸收進入深層組織,進而強化皮膚對抗乾燥空氣的能力,所以說保濕不只是用來覆蓋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就好。至於體內保濕還是必須透過食療來輔助,建議使用天然中藥材熬粥當早晚餐食用比較好,適當的食補能改善乾咳、口乾舌燥,又能滋養肝腎強化心肺血管,進而美化皮膚,不過,使用中藥材應向中醫師諮詢,才能用得恰到好處。
jch1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肝脾不和又常憂愁惱怒加重腸胃病情
更新日期:2010/01/14 00:07
【記者萬博超/台北報導】
情緒、憂愁所引發的腸胃問題,中醫常稱為肝脾不和。中醫師林銘堉指出,這類患者只要遇到憂愁惱怒,腸胃病症就會加重;患者以舌質紅,舌苔白居多。
現代人工作忙碌,回到家仍延續辦公室忙碌時的緊張,不知如何放鬆休息,以致無法消除疲倦。中醫師林銘堉指出,其實中醫所稱的肝火,也被視為神經亢奮緊長的表現,而脾在中醫的定義下,包含消化功能;所以情緒、憂愁所引發的腸胃問題常被認為是「肝脾不和」,治療上常用四逆散、逍遙散與柴胡疏肝湯等處方。
單味藥材中如柴胡、白芍、甘草、枳實、大棗、龍眼肉有助於改善現代人無法放鬆的情形,大棗、甘草、龍眼肉都有助於增加體內血清素,但火氣大者龍眼肉可少放一些;醫師說,中醫所稱的清肝、養肝常是指協助放鬆情緒。實際運用以小柴胡湯、四逆散、柴胡疏肝湯等傳統方有助於消除緊張感。
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人的情緒變化也會影響到肝的健康,尤其是生氣的時候。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,當人憤怒、發脾氣時,自己的肝也不好受,因為傳統中醫認為,「怒易傷肝」,暴怒之下,對肝的健康將十分不利,所以學會控制情緒是很重要的一件事,建議民眾要懂得制怒、講道理、平心靜氣,如此才不會傷肝。
jch1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乾妹妹不怕 適度補充神經醯胺保濕
更新日期:2010/01/13 13:40
黃曼瑩/台北報導
天生乾性肌膚的人,或是有牛皮癬、魚鱗癬、痤瘡粉刺、過敏性皮膚炎等患者,因為本身的脂質不夠,需要注意保濕,以補充角質層間隙間不夠的脂質,來達到補充水分的效果。
保濕成分有多種,主要在吸引及鎖住水份子,替皮膚表層補充水分,也有順滑功效,包括常見的玻尿酸、甘油、尿素與維他命B5等,而目前討論較多的保濕成份是神經醯胺Ceramides天然保濕因子,主要功能是平衡肌膚水份、快速修護肌膚、保護肌膚,促進角質代謝且無刺激,使肌膚平滑,以及平衡肌膚水份增加避障功能。
近年來受到熱烈討論的化妝品活性成分Ceramides,皮膚科醫師陳智亮表示,此屬於油溶性,中文稱為神經醯胺、賽絡美得、賽絡美或分子釘,為角質層中重要的油性活膚成份,存在於人體皮膚角質層的細胞間脂質,是角質層脂質中重要且比例較高的成分,約佔細胞間脂質的40~55%。
隨著年紀逐漸增加,神經醯胺的分泌量會減少,造成角質層無法保留水分、養分,使皮膚產生乾燥、粗裂。而經由外部擦拭補充神經醯胺,能增加角質細胞的粘合力,減低水分的散失,而達到保濕的效果。
在各年齡層Ceramides的含量也不相同,以臉部來說,以21歲至30歲的人佔百分之百最高,其次為31歲至40歲佔62%,以及41歲至50歲佔37%。陳智亮表示,有一些疾病與嚴重缺少Ceramides有關,包括牛皮癬、魚鱗癬、痤瘡粉刺、過敏性皮膚炎等。平時也可透過飲食補充神經醯胺,只要適量攝取動物性蛋白質即可獲得,人體也會自行製造,但是如果採用塗抹方式補充,可以直接自然被肌膚吸收。
神經醯胺應用在化妝品中有兩大方向,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范文峰表示,第一為保濕及保護功能,由於神經醯胺佔角質層細胞間脂質高比例,對於像是異位性皮膚炎、乾癬、魚鱗癬及乾性膚質的人來說,神經醯胺會減少,不妨適度補充。第二為細胞訊息傳導功能,有一些研究發現,神經醯胺會影響細胞生長、分化、老化及凋亡過程,不過還有待進一步分析研究。
中時健康:http://health.chinatimes.com/contents.aspx?cid=2,21&id=9142
jch1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吃什麼聞起來就像什麼 食物是影響體味的重要關鍵
更新日期:2010/01/13 16:19
(中央社訊息服務20100113 15:26:26)

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?每次吃完蒜頭後,嘴裡總會有著一股蒜味,有時候,即使過了兩三天,嘴裡和房間仍會散發著淡淡的味道,這絕對不是誇張的說法,這就是藉由人體傳播,散發出食物味道的最佳例子。此外,吃完辛辣食物後,養分被腸器官吸收,沿著血液循環到身體四處的微血管,也會從毛孔散發出味道。
你所吃的食物會影響你的體味!尤其是常使用的調味料,更會對體味帶來影響。此外,攝取過多的肉食會使皮脂腺或是外泌汗腺分泌過盛,其所分泌的脂肪分子及皮脂酸會成為微生物最好的食物,被微生物分解吸收後,就會產生出令人退避三舍的特別氣味。
習慣大魚大肉的豐富飲食習慣,所流出的汗水也較容易成為微生物的溫床,體味也相對較為強烈。除了肉類或乳製品等動物性油脂容易產生體味外,身體氧化也是造成體味變重的原因之一,而菸和酒就是最容易讓人體氧化的催化劑。不常吃蔬菜,體內的壞菌會增加,加上食物纖維不足,所堆積的廢物在腸內滯留時間變長,容易引起便秘,體味也會變重。
不過,有體味問題的人也無須過度擔心,可以靠減少肉類攝取,多吃蔬菜,多補充可調整體內細菌的食物纖維,微調飲食來達到降低體味的效果。其他還有更多有效減緩體味的方法,請參考由晨星出版的《超乎想像的氣味驚奇》一書。想了解更多…http://www.morningstar.com.tw/bookcomment-2.aspx?BOKNO=0145008
訊息來源:晨星出版有限公司
jch1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許多重視健康的民眾或有癌症病史的病患,都了解牛樟芝的神奇之處,而牛樟芝更有「藥王之王」的美名。牛樟芝除了對人體有極大益處之外,對外在保養也有極大的功效...
全名為「牛樟芝」,簡稱樟芝, 學名為Antrodia Camphorata,俗名有牛樟菇、紅樟芝、樟內菇、樟菇等稱呼。民間因樟芝具神奇功效,素有”靈芝之王”及”台灣森林中之紅寶石”的美譽。台灣各大研究機構皆深入探討,完成許多研究報告及臨床研究、觀察,已證實牛樟芝對人體有許多的益處。
牛樟樹(Cinnamomum kanehirai)為台灣獨有之原生珍貴樹種,加上樹種稀少,故天然牛樟樹被列為一級國寶級保育樹種。樟芝幼苗生長於在海拔450~2000公尺之間的百年牛樟樹,樹幹腐朽心材之內壁,或於枯死倒伏牛樟木材陰暗潮濕之表面,為一種木材腐朽真菌,不會生長在一般的樟樹、白樟等類似樹種上。牛樟樹主要分在台灣桃園、苗栗、南投、高雄、花東等山區,牛樟芝生長期為每年的6~10月。
|
|
jch1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益生菌對人體的好處多多,但使用時一不小心,還是會破壞原有的功能,而徒勞無功,甚至反而有害,因此使用時也要特別注意。
1.不可加熱:何一成表示,益生菌產品不可加熱,如果天氣冷不想喝冰飲,可先放在室溫下稍微退涼,即使要稍微溫熱一下,也不可超過40度,以免降低益生菌的活菌數。
2.冷藏保存:現在科技的進步,有些益生菌產品已可不需放置冰箱冷藏,但大多仍以冷藏保存會更好,要特別注意產品所標示的保存方法。
3.保存期限:時下很流行自製優酪乳或優格,何一成表示,自製優酪乳或優格要注意益生菌的來源是否可靠、正確的做法為何,製作後也必須迅速冷藏保存,尤其是自己製作成優酪乳或優格的保存期限,仍和原來的乳品保存期限相同,切勿以為製成優酪乳或優格產品後保存期限可拉長,它還是會腐壞的。
4.菌種耐熱度:另外,自製優酪乳或優格在加熱時,要嚴格注意菌種的耐熱度,否則不但可能殺死益生菌、減少益生菌的活菌數,還可能造成其他乳品成分開始發酵、腐壞;且即使乳品尚未過期,也可能因不當加熱而迅速降低其保存期限,因此一定要特別注意。
內容摘自:常春月刊 313期
jch1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便秘+腹痛3個月 竟是5.5cm糞石卡大腸
更新日期:2010/01/12 04:11
記者歐素美/梧棲報導
28歲王姓男子因長期排便不順,腹痛如絞就醫,結果竟是直徑達5.5公分的糞石塞住腸子所致,經醫師切除塞住的腸段才改善;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趙培傑表示,纖維攝取不足及活動量太少都是形成糞石的原因。
王姓男子腹痛長達3個月以上且經常無法正常排便,十分痛苦,日前因左下腹嚴重疼痛,緊急到梧棲童綜合醫院急診就醫,院方一開始採取保守治療,利用給水、抗生素及禁食等幫助患者緩解症狀。
隨後再安排患者進行大腸攝影檢查,結果發現其左下腹出現明顯「填塞缺損病灶」,進一步施以大腸鏡檢查,確定為糞石,醫師嘗試以內視鏡及瀉藥治療,因糞石過於堅硬,仍無法排出。
jch1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